參考書目: 《大學數學》陳仲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高等數學》林夢熊、李思謙編著,四川大學出版社,1987-1988年版; 《動力氣象》呂克利、徐銀梓、談哲敏著,南京大學出版社; 《動力氣象學》伍榮生、黨人慶、余志豪、呂克利、巢紀平編著,上??萍汲霭嫔?; 《現代天氣學原理》伍榮生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天氣學原理與方法(第三版)》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唐東升編著,氣象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氣科學概論》徐玉貌、劉紅年、徐桂玉等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大氣物理學》大氣物理學編寫組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數值天氣預報教程》田永祥、沈桐立、葛孝貞、陸維松編著,氣象出版社,1995年版; 《數值天氣預報》張玉玲、吳輝碇、王曉林編著,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大氣科學中的數值方法》葛孝貞編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計算方法引論》徐萃薇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氣象學”、“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三個博士和碩士點,是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博士后流動站。 本院具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資深教授和優秀中青年學者組成的學術思想活躍、結構合理并具有相當競爭力的師資隊伍?,F有中科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授13人,副教授12人,講師11人。近年來主持和承擔了大量國家級科研項目研究,在中尺度天氣、邊界層氣象、大氣環流與季風、短期氣候變率與預測、海洋大氣相互作用、氣候變化和數值模擬、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及大氣探測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已形成濃厚活躍的學術氣氛,開展了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通過合作研究、派出留學與進修、接收外國留學生及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形式同國內外諸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交流合作關系。 本院教學科研設施齊全,建有多普勒天氣雷達、極軌/靜止衛星接收系統,EOS/MODIS衛星接收系統、風廓線儀、大氣風洞、高性能超級計算機群等,具有較好的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基礎條件。設有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安徽、遼寧等教學實習基地;建有“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災害性天氣氣候研究所”、“南京大學大氣環境研究中心”、“全球變化研究中心”和“自然災害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近五年來,本科畢業生一次分配到位率在95%以上。去向主要為:在國內外重要高校和研究機構攻讀研究生學位(占三分之一)、主要在中國氣象局系統及國家民航和環保系統從事氣象工作(占三分之一)和其它(占三分之一)。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目前是國家教育部大氣科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氣象學會、江蘇省氣象學會教育和智力開發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單位。